' />
广告营销行业,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国际品牌观察 2022-06-09 10:54

文/ 高承远
 
每年开年,笔者作为两栖于理论和实践的行业深耕者,都会做一些盘点和预测,“怎么看”这个行业,是永恒性的话题。但是今年开工之后,我和很多业内人士做了一些沟通,大家好像都务实了很多,转而直接谈论“怎么办”的话题。
因为更难了,也因为眼前的困难更清晰了。
就本质而言,这个行业是一个靠智力或者说人才驱动的行业,人才的流失(甚至是行业性的流出)和青黄不接,是发展的核心瓶颈之一(当然这也是各种类型企业面临的共同发展困境)。
这个行业,缺什么样的人?
就我的观察,广告营销行业不缺有钱、有想法、有资源的创始人,不缺在各种论坛上演讲、在觥筹交错间洽谈合作、只谈战略不谈落地的VP。当然,这个行业也不缺勤勤恳恳,务实执行的基层工作人员。
这个行业真正缺的,是专业扎实、经验丰富、沟通到位、能扛事的“核心中层”,从策略端、创意端到沟通端,这部分核心人才,是不同类型的公司——无论是平台型的上市集团,还是创意热店,以及各种颇具特色的代理公司——都非常缺失且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人才,从哪里来?
“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人才”,任正非的这句名言虽然看上去简单粗暴,但仔细分析,对目前的广告营销行业来说确有功效。
“钱给得多了,门槛自然就高了”——这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学命题。很多人说,这个行业没有以前那么有光环了,说出去也不太高大上了,但殊不知,行业的好坏贵贱,是一个个从业者切身感受的加总求和。贵人做贱业,则贱业不贱;钱给得多了,整个行业的人才质量就提升了。
“钱给得多了,人就留得住了”——这个显而易见,现在房价、物价,各种综合生活成本都比较高,没有资金作为底层保障,即便那些具备长期主义、希望在这个行业深耕的种子选手,也难免被现实“劝退”。
“钱给得多了,主人翁意识就来了”——害怕“失去”比渴望“得到”更能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知识性、智力密集型行业,工业管理的模型必然失效;让每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整个组织的效率有可能获得指数型的倍增。
如何判断谁是更好的人才?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就广告营销行业而言,我本身也不是做HR 的,在招募员工时我也没有采用一些貌似非常科学、非常理性的人才选择标准和模型。
我选择人才,以及培养人才的方向,主要注重三个层面,这是三个看上去可能有点虚,但对我而言却非常实际的锚点,即:思维的高度,视野的宽度,以及表达的精度。
没有高度,就没有格局,看问题难免陷入微观和本位直觉,在这个行业,思维的高度几乎是职业发展天花板的同步指标。
视野的宽度,涉及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家庭背景、行业经验等方方面面,涉猎面广泛,且还能对不同的方面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或者洞察体悟,在这个行业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容易脱颖而出的一种能力。两微一抖、小红书,“饭圈”、B 站、元宇宙,说到啥都门儿清,都有热情和兴趣,也是加分项。
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可能是表达的精度。作为一个以传播和沟通为业务单元之一的行业,从业者的表达能力强太重要了。这项能力,不只是服务客户端的人需要或者提案人需要,设计、技术等印象中可能不那么注重表达的岗位,也依然格外需要。只要是需要与人协作的岗位,任何有精度的表达都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任务,仔细复盘思考一下我们就明白,最大的高效率是不返工,而返工经常就发生在沟通不明、表达不清的旋涡里。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短视频:一种提升用户话语权的方式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0-10-23

李骥自述:注定做广告,这也是一种幸福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0-05-08

靠疯狂卖吊牌年赚13 亿元,“南极人们”的暴利

国际品牌观察杂志2021-06-16

热点新闻

国货美妆倒在了2021?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Timpson,百年家族小店如何老而不僵?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品牌商争抢谷爱凌,要流量还是要品牌?

国际品牌观察2022-06-09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