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小车之王”铃木退出中国市场

  “小车之王”铃木退出中国市场 销量连续7年下跌

 
  终于,铃木汽车与长安汽车的合作真实地走到了尽头。
  9月4日,长安汽车官网发布《关于收购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50%股权的关联交易公告》称,长安汽车以1元人民币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股权及10%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汽车持有长安铃木100%股权。
  事实上,今年5月30日,铃木汽车就已将所持有的昌河铃木全部股权转让给江西昌河汽车,完成股权以及公司名称的登记变更手续,与昌河汽车分道扬镳。今年6月,又有报道称,铃木与长安汽车谈判,希望结束长达25年的合作伙伴关系,铃木当时予以否认。
  而此次长安汽车收购长安铃木的达成,意味着铃木汽车正式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从1993年长安铃木达成合作至今,这家在华发展25年的合资企业,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意料之中的退出
  按照长安汽车9月4日发布的公告,将以1元人民币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股权及10%股权。至此,长安与铃木长达25年的合作宣告终结。
  1993年5月,长安铃木合资公司正式成立,这是继大众、标致之后的第三家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彼时的长安铃木凭借主打的小型车,迅速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2009年长安铃木全年销量首次突破15万辆。2010年、2011年继续突飞猛进,全年销量分别突破20万辆和22万辆。
  然而,随着汽车市场消费升级,SUV市场迅速发展,小型车逐渐不再受到消费者青睐,这让一直坚守“小而美”战略的长安铃木有些措手不及。从2011年后,长安铃木销量开始持续走低。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长安铃木销量为11.5万辆,比2011年缩水近一半;2017年销量8.6万辆,同比下滑25%;今年上半年,长安铃木销量仅为2.4万辆。
  销量的频繁折戟未能让铃木的高层有所惊醒。有业内专家指出,铃木汽车的小车文化根深蒂固,不会因为任何单一市场做出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铃木的全球表现远高于中国。据报道,2017年铃木在全球市场销量达330.23万辆。其中日本本土销量超过98万辆,主力市场印度销量超过165万辆。对于铃木汽车来说,印度市场的重要程度已经远超中国市场。
  汽车产业评论员赵英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铃木退出中国市场是意料之中,铃木的小车策略已经不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加之中国汽车市场的低增长态势,淘汰会越来越快。”
 
  长安铃木品牌和服务将保留不变
  1元收购长安铃木的背后,是长安汽车对长安铃木所有资产和未来发展的全盘接受。
  根据双方协议,铃木汽车基本属于“净身出户”,将长安铃木完全留给了长安汽车。对于长安汽车来说,长安铃木绝非是一项优质资产,如果不能及时扭转发展困境,长安铃木反将成为长安汽车整体发展的一大负担。
  9月4日,新京报记者从长安汽车处得知,根据双方协议,在长安汽车完成股权收购后,长安铃木将持续生产、销售铃木产品,所有的品牌、售后服务不变,并继续为铃木用户提供整车及零配件的售后维修及保养服务。长安汽车公关部称,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后,“长安汽车将最大程度保护长安铃木员工、车主、供应商及经销商的合法权益。”
  长安汽车方面还表示,目前长安铃木资产质量良好,厂房设备设施十分完善,通过对长安铃木的收购,长安汽车将进一步扩大自身产能,同时借助其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相比铃木,长安汽车更加熟悉中国市场,将会帮助长安铃木实现资源产品的聚焦和整合优化。
 
  跨国企业竞争持续加剧
  “铃木的退出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必然,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离开中国。”汽车产业评论员赵英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大潮之下,不愿为市场做出改变的企业,面临市场的淘汰。中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此前曾表示,微型车是最适合电动车发展的领域,将是长安铃木转型加速的机遇。然而长安铃木在2009年导入新奥拓之后,接近4年没有任何一款新车上市,直到2013年12月锋驭问世。近两年,维特拉、骁途等车型导入的速度加快,但在配置和迎合消费者上并未真正到位;新能源的发展机遇也未能抓住,在售的6款车型中,没有一款新能源车。正因如此,长安铃木的发展越来越被动。
  马太效应正在加速市场淘汰赛。目前,以铃木、斯巴鲁为代表的小型车企在华销量正逐年萎缩,铃木如今已经退出中国,而斯巴鲁也面临经销商退网等多重问题。
  同为日系车企的丰田则针对中国市场的消费群体,提供更“中国化”的产品,不断扩大在华投资。今年丰田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推出TNGA框架下的全新车型。未来,一汽丰田还将进一步扩大天津工厂产能,其中包括11万辆插电式混动车型和1万辆纯电动车型,深化其在华布局。
  业内认为,两极分化,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显著趋势。未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自主品牌的升级,合资品牌的下探,洗牌时刻来临,优胜劣汰是市场不变的法则。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