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观念、消费市场、品牌营销方式等发生了变化,
对不少老字号造成了冲击,
时年166岁的北京老字号“内联升”似乎也不例外。
面对挑战,变革与转型成为了老字号生存的必然选择,
但资源的有限性,使得老字号转型往往没有多少试错机会。
内联升一面“大胆创新”、解密时尚,一面又寻求“稳字当头”。
这家老字号企业的转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
166年传承,内联升靠的是什么?
“守旧”与“革新”,共同构成了今天内联升的品牌形象。
文/本刊编辑部
说起时年166岁的内联升,人们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印象呢?其中的一种认知源于过去老北京人的一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意思是说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另外一种认知则是,内联升紧跟年轻人的时尚潮流,变得越来越有设计感了。“守旧”与“革新”——恰恰是这两种强烈的冲突与碰撞,共同构成了今天内联升的品牌形象。
关于内联升的历史,或许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详。因此,我们不再赘述,而是试图从现代商业逻辑的角度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跨越166年历史传承至今的内联升,靠的究竟是什么?
从朝靴到潮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商业逻辑
1853年,内联升创始人赵廷在京城创办内联升靴鞋店之初,分析了当时京城制鞋业的状况,认为京城缺少专业制作朝靴的鞋店,于是决定将内联升定位为一家专门为皇亲国戚、朝廷文武百官制作朝靴的店。
2013年,内联升在北京恭王府举行2014春夏鞋款发布会,明确了以“时尚化转型”为核心的未来二十年中长期发展战略,意欲通过时尚化转型培养新的消费群体。
160多年更迭,从朝靴到潮鞋,变化的是产品的定位,不变的是内联升基于当下消费市场准确捕捉到了蓝海市场,这是一种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商业逻辑。
《履中备载》:注重用户体验的商业逻辑
早在创立之初,内联升就探索出了一套有趣的用户关系维护模式,就是将来店做鞋的文武官员的靴鞋尺寸、式样等都逐一登记在册,如其再次买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据资料按要求迅速做好送去。一本详录京城王公贵族制鞋尺寸、爱好式样的《履中备载》由此而生。而互联网时代,内联升的“新履中备载”打通了线上、线下会员系统,顾客只要在内联升定制鞋,就可以直接成为VIP会员,其相关信息也会被记录下来,再次购买时无需提供自己的鞋码。
从《履中备载》到“新履中备载”,服务的对象从朝廷官员变成了普通百姓,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对于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的尊重一直未变。
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商业逻辑
近年来,内联升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品牌创新革命:2011年,建立自营电商平台——尚履商城;2012年,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2013年,开通微信公众号、确立以“时尚化转型”为核心的未来二十年中长期发展战略,通过时尚化转型培养新的消费群体;近年来,与动漫、影视开展IP跨界运营,与时尚网红合作设计限量款产品并在线上推广、与国内外各类品牌开展线上联合营销等。从简单的渠道触网到销售渠道、营销推广等运营思维全方位的转变,“创新”成为了内联升这家老字号探索转型发展的核心关键词。“创新”是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所不可或缺的。
以制鞋工艺塑造口碑的商业逻辑
知乎上有很多网友这样评价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轻便舒适。这是很多消费者喜欢这个品牌的重要原因,而这句简单的“舒适”背后是什么?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凯英曾在采访中谈到:“(内联升千层底布鞋的‘千层底’)火柴盒大小的每平方寸都是81针,整整齐齐,横竖斜都成行,一丁点儿也不能乱。一双最普通的‘一字底’要纳2100针,‘十字底’就是4200针。”这种独具一格的工艺,塑造的不仅是产品的品质,更是品牌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