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品牌观察网

电动生活,如何在向阳的行业一路向好?



  如何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是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问题,电动生活从解决用户与之相关的三个出行需求起家,将“用户需求至上”作为核心价值观。
 
  文/王圆磊

 
  中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早在2011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新能源汽车就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就电动汽车来看,中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发轫于2001年,二十年磨一剑,中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技术持续进步,并逐步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先行。尽管提供完备的充电设施解决方案是业内的普遍共识,但在落实到具体运营和操作层面时,仍面临着一些难题。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充电设施上。“2016年,我们总结出用户面临的最主要的三个问题。”电动生活创始人兼CEO魏士钦在采访中提到,“不知道、找不到、充不上,这是困扰用户的三个主要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用户需求,电动生活应运而生。几年来,从打造手机App、到车载App、到无感充电,再到目前的品牌拓展,电动生活始终以用户为核心,以帮助用户解决基础需求为导向,逐渐探索建立起一条“服务平台+媒体IP”的融合道路。


 
  品牌形成·电动生活要解决三个问题
  快速找到充电桩、提升充电体验是用户的核心诉求。也正是在解决用户的上述三大痛点、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电动生活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新能源出行行业的知名服务品牌。
  “不知道——是当时的各大充电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充电桩信息不够全面,用户不知道能通过什么途径知晓充电桩的位置。”魏士钦介绍,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市有十几家充电桩运营商,但大多数用户只知道国家电网,对其他运营商几乎无感,往往只使用国家电网的App,所以用户经常面临着不知道充电桩位置的困扰。为此,电动生活历时5年,在全国范围内人工实地核验20万余根充电桩,帮助用户定位新能源汽车热门发展城市的充电桩位置及状态,并标注于电动生活的多端口充电服务中,解决用户“不知道”的首要问题。
  “找不到——是指用户通过一些App或者第三方服务平台知道了充电桩的位置,但却因为电桩位置标记不准、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电桩体积过小等原因,难以精准找到电桩。”充电桩和传统加油站不同,加油站建筑较大容易被找到,充电桩很小且大多位于停车位后方,在没有明确指引的情况下,用户的寻找难度极大。针对这一问题,魏士钦谈道,“我们为每一根人工核验的电桩都配备了‘全网独家的实景路书’,解决用户抵达充电桩的‘最后100米’难题。即用户从进入小区前的路口开始,就能获得精准的语音提示信息,根据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和信号灯等得到细致的指引,从而顺利找到充电桩。”
  “充不上——是指用户‘过五关斩六将’般地找到了充电桩,但却因为各种外在因素导致无法成功充电。”魏士钦解释,“充不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充电桩采用扫码充电,二维码一旦损毁,将直接导致无法识别;二是软件兼容问题,如国标设置不同、充电协议不匹配等原因,会导致用户在扫码启动充电后,仍然无法完成充电。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电动生活通过长期对多样化品牌及车型的车桩兼容性测试,积累了大量的实测数据,“我们会在App中为用户预先标明参数,并通过后台设置滤除与用户车型不兼容的电桩,从而提高充电成功率。”

 


 
  品牌特点·打造服务平台+媒体IP
  就目前来看,电动汽车行业服务平台有很多,但电动生活提供的服务产品却是独一无二的。电动生活如今已不仅仅是单一的媒体,而是在媒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了软件开发商和服务提供商。“希望我们的每一项业务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化,通过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打造聚合的新能源出行服务闭环。”魏士钦说。
  “刚开始时我们还有一些友军,但现在友军逐渐减少了。”魏士钦介绍,经过几年时间的多元化发展,电动生活已经建立起了集数据服务、内容服务和用户服务为一体的全场景综合新能源车桩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服务平台+媒体IP”的服务矩阵。
  就数据服务而言,电动生活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数据应用和数据共享,形成了以充电为原点的新能源出行大数据综合服务体系。通过“人工核验+互联互通+用户提交”的方式,已建立起覆盖全国300余座城市、150余家运营商的充电桩数据库,多维数据储备“大而准”。在此基础上,电动生活通过车联服务、车主服务、媒体触达三大业务体系,达成其2B及2C的服务。在车联服务方面,通过智能车载人机交互服务、无感充电、车主救援等,形成用户、主机厂、充电桩运营商的服务联动;在车主服务方面,通过“查、导、充、付”的智能服务,实现线上媒体服务平台与线下第二销售现场的服务闭环构建;在媒体触达方面,通过布局在19个一线汽车媒体、车主用户服务平台及银行金融平台的独家触点,汇聚庞大且精准的新能源车兴趣用户与真实车主用户。
  就内容服务而言,电动生活借助多年来积淀的媒体优势,以及在充电服务领域的深耕,在内容的生产上更倾向于新能源车的使用场景、车桩兼容,以及三电应用。以PGC和UGC生产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发挥原生内容的作用。截至目前,电动生活已建构起评测导购、车桩兼容、行业热闻、生活攻略等原生内容体系,全面覆盖用户的“电动生活”。此外,电动生活也会借助对话的方式,通过和业内资深专家、品牌人物对话,助力塑造品牌。
  就用户服务而言,电动生活为用户推出丰富的溢价服务,如“驾趣生活之旅”“车桩生活之旅”“文化生活之旅”“用车生活之旅”等系列活动,以此实现在用户圈层中的口碑传播,借助用户的真实评价树立品牌美誉。
  值得一提的是,电动生活在品牌塑造上理念独特。魏士钦认为,品牌的个性与创始人的个人风格息息相关。他在汽车之家任总编辑时期形成了独特的理念,“第一,先做好60分的事情,再做100分的事,不能好高骛远;第二,只做正确的事情,不做容易的事情;第三,疯狂地满足用户需求。”魏士钦的务实风格影响着电动生活的品牌塑造,为电动生活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文化·用户需求至上
  在魏士钦看来,电动生活还处于为用户解决基础需求的阶段,“我们不属于高大上,我们是小而精,先做好60分,让用户能用得上,解决基础需求后再逐渐升级。”电动生活品牌的核心诉求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电动生活过去几年的发展来看,用户至上的理念始终是其主线。
  在最初为用户解决三大基础痛点时,电动生活以开发手机App为主。通过手机App功能,解决“不知道、找不到、充不上”的问题。
  在洞察用户需求升级后,电动生活以车载App为主。“我们发现用户有两大灵魂拷问:车的续航里程是多少?附近有充电桩吗?”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电动生活开发了车载App,将充电服务移至车机端,以沉浸式的车载体验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目前,多家自主、合资、新势力主机厂都已在车机端预装电动生活的车载服务产品,“相信未来,电动生活还会为更多车辆品牌的用户提供好用的多端口新能源出行服务。”魏士钦说。
  在思考如何为用户提升充电体验时,电动生活推出了“无感充电”,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端的繁冗操作步骤,实现一键充电,流程无感。当用户抵达充电桩后,不再需要进行扫码和输密等复杂操作,而是可实现自动充电,且在充电结束时系统自动提示需要支付的金额,用户确认后系统即自动结算和支付,真正提高充电体验感。
  而受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影响,电动生活也做了相应调整。如面对广大运营商无法复工的情况,电动生活通过充电桩将主机厂和运营商等有效连接,借助为主机厂赋能销售等方式,实现共赢;而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电动生活则为用户免费提供酒精喷雾等消毒用品,积极响应国家战“疫”要求,为用户送出人文关怀。
  魏士钦介绍,“从帮助用户解决基础需求时的手机App,到问题升级后的车载App,到为提升充电体验推出的‘无感充电’,再到目前为防疫做的努力,我们品牌的核心诉求都是为用户服务。”
  因兴起时间短,电动汽车行业在技术等方面仍亟需攻关。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服务商的发展。“将来,市场的走向一定是向好和向阳的。”在采访中,魏士钦袒露,对于电动生活来说,“就是小步快跑,走一步看一步。”
  “我不太希望站在风口浪尖,但我希望在行业中能有一席之地,为主机厂和运营商提供赋能服务,为用户提供媒体及出行服务,为新能源行业输出正向价值,专注做好这些,就可以了。”魏士钦说。

热门推荐
返回列表